原文:
The soundlessness impressed her as a positive entity rather than as the mere negation of noise.
原译:
这一片寂静在她耳朵里并非是消极的无声无息,而仿佛是一种积极的存在。
辨 析:
原文出自《德伯家的苔丝》(Tess of the d'Urbervilles )。可以说这是一句很有文学气的句子,用了好几个抽象名词,体现了英语的特点。
原译应该说译得相当不错,有一定水平,尤其是对原文中的几个抽象名词做了适当的处理,如soundlessness一词从反面着眼译为“寂静”,比译做“没有声音”或“无声”要好得多,不但因为这样译好安排句子,还因为 “寂静”是可以感受到的,而否定的主谓结构“没有声音/无声”很难被感受到。
另外,如果不考虑全句的逻辑关系和前后对应,将后面的positive entity译做“积极的存在”也能通得过(要比译为“积极的实体”通顺多了),因为“存在”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。原译将原文中的positive entity和negation of noise分别译做“消极的无声无息”和“积极的存在”,表示了一种对比。negation of noise字面意思是“声音的否定”,因为原文所在的那一段上下文说的是屋子里人的情况,soundlessness和negation of noise是指屋里没有人有任何动静,故而原译用了“无声无息”,一般而言,自然界很少用“无声无息”形容。但是从全句考虑,很难想象出“无声无息”是一种什么“存在”,还不如干脆虚化转译为“(是)一种感受”,或者译为“(她能)感觉到”。
此外,原译将原文谓语impressed her具体化转译为“在她耳朵里”,这就有点问题了,因为“在她耳朵里……是一种积极的存在”的行文很勉强。还不如保留impressed的原来意思,译为“这种寂静使她觉得/对她而言/在她看来是……”或者换个角度译为“她觉得这种寂静是……”。后面的mere一词则可转译为“纯粹的/单纯的/仅仅是”等词语。
这样全句就可以改译为:她觉得这/此时的寂静并非是单纯的无声无息,而是一种能感觉到的实实在在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