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翻译过程中,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是关键,而这常常要求翻译者在语言之间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。特别是在面对生动的比喻和虚拟语气时,直译可能无法有效传达原文的意图。
原 文:
If my mother had known of it she'd have died a second time.
原 译:
要是我妈妈知道了,她会再死一次。
辨 析:
英语原句很形象,很生动,译文最好也形象一点,但是「再死一次」却没有能表达出原来的意思。从动词形态可以看出,这一句用的是虚拟语气,说话人的母亲肯定已经去世,所以不知道那件事(也许是说话人做的什么见不得人的事), 否则一定会非常生气。根据汉语的习惯,不妨换个形象译成:要是我妈妈知道了,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。
翻译时如果源语中的形象照直译会引起误解或显得生硬别扭,可以考虑改变形象甚至牺牲形象而将意思说清楚。
比如,英语中的U-turn可以译成汉语的「180度大转弯」,而a reversed U shape汉语则说「马鞍型」或「马蹄形」。as happy as a lark直译成「像百灵鸟/云雀一样快乐」没有问题,可是as happy as a cow却不能译成「像母牛一样快乐」(仍可以说「像百灵鸟一样快乐」,或「高兴极了」)。又如,汉语有个形象而幽默的说法表示「步行」:「乘11路」(两条腿像阿拉伯数字11),英语则说by shank's pony(pony是一种矮小的马,shank指小腿)。说年轻人没有经验,汉语说「嘴上没毛(办事不牢)」(「毛」当然是指胡子),英语则说He is still wet behind the ears.(牛羊等小动物刚生时耳朵贴在头上,扒开来是湿的,故有此说。)再比如你对某人说什么事,对方不相信,英美人也许会说:Yes, pigs might fly! 可是中国人不会说「猪还会飞呢」, 而会说:「可不,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呢!」